一、怎么区分茶叶品质的优劣
购买茶叶并不容易。茶叶的品质主要从色、香、味、形等方面进行鉴定。
1、看茶色。茶叶的色泽与原料的嫩度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各种茶叶都有一定的颜色要求。例如,红茶应该是红茶和油茶,绿茶应该是绿茶,乌龙茶应该是绿松石茶,红茶应该是红茶和油茶等。然而,不管是什么茶,好茶都要求颜色一致、光泽明亮、油腻和新鲜。如果颜色不一样,深度不一样,颜色又暗又暗,说明原材料老,做工差,所以品质差。
2、闻茶香。茶的香气有多种,如清香、陈香、花香、熟栗子香、松香等。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香气,要么高而持久,要么纯净而平和。但是,不得有绿色气体、焦炭气体、大火、老火等气味。一般来说,茶香一是用于鉴别茶叶的香气类型和是否有异味;二是用于判断茶叶香气的强度和强度;三是用于评价茶叶香气的持久性。
3、品茶味。品茶味,包括品尝茶汤味道的强度、醇厚度、新鲜度、涩味、甜度、新鲜度、绿色气味和刺激性,以及品尝茶汤味道时识别茶汤是否有异味等,用舌头在口中循环,旋转时吸气,使舌头味蕾充分感受。但茶汤在口中不应旋转太久,以免失去舌头的敏感性。
4、观茶形。干茶的形状很多,如条状、扁平状、圆珠状等。通过欣赏干茶的形状,我们可以首先确定茶的类型以及茶的优缺点。一般说来,条茶质量好,扎得紧,扎得松;扁茶要求形状平直;圆珠茶品质好,色泽均匀,无碎叶、断茎等杂物。
5、看叶底。叶底是茶汤浸泡后的状态。泡茶后,它会吸水、浸泡和伸展,将展开的叶子放在干净的水中,观察叶子的柔韧性和是否柔软。乍一看,整个叶底的颜色是一致的,如果叶子上有严重的烧伤红斑和香蕉叶,则制造工艺不是很好。
总之,好的茶汤的颜色应该是透明的。无论茶汤是红、绿、红、白还是黄,关键都要“透明”;其次,茶叶的色泽应整齐、干燥、无破损、色泽自然、无异味等;冲泡后的茶芳香、清新、自然、纯净;最后,叶底要整洁、鲜活,综上便是优质茶叶。
二、我们在购买茶叶的时候,怎样才能鉴别茶叶的优劣呢
1、鉴别茶叶优劣,外观上看茶形、茶汤色、茶工艺以及茶储存,口感上品茶香气、茶滋味,从这几方面鉴别可以轻松分出优劣。购买茶叶时,我们会有一种误区,普遍认为某个地区生产的茶叶就一定是地道好茶,像江浙地带乌龙茶、绿茶出名,云南等地普洱茶出名等等,其实掌握好鉴别茶叶的方法,哪里购买茶叶都可以挑选到最优品质。
2、茶叶外形从五方面进行鉴别,嫩度、色泽、条索、整碎以及净度。鉴别优质茶叶看叶子生长形状呈春笋、叶边缘卷曲最好,因为是自然生长的茶叶,并且在茶叶最嫩时采摘,这时经过加工口感很好,如果叶边缘完全伸展开,则茶叶较差。从色泽上看,生长状态好的茶叶呈紫色,是因为有遮阳树木,而呈现绿色茶叶质量较差。冲泡过程中,茶叶形状要饱满有光泽,茶叶碎要肥嫩,这才是优质茶叶。
3、优质茶叶闻起来有花香、果香等大众喜爱香气,而劣质茶叶有烟灰、发霉等刺激性气味,茶汤冲泡中清澈透亮为优质,浑浊茶汤为劣质。购买茶叶时,快速挑选可以通过嗅觉第一时间鉴别,而后要求老板泡一下小盅品尝,这时口感顺滑,且入口有丝丝甘甜为优质茶叶,苦涩难忍,并且气味刺鼻为劣质茶叶。同时要观察杯底茶叶状态是否均匀,每片茶叶是否舒展开,底色是否亮丽,都是优质茶叶。
4、从以上方面可以快速鉴别优质与劣质茶叶,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茶叶工艺,很多产地采摘不错的茶叶,没有经过好工艺制作,同样会影响茶叶口感,且观察外包装可以看到,密封好的茶叶都是灌装不透明材质,而玻璃器皿、陶瓷等会接触空气,影响口感,如果看到这样售卖茶叶的商家,本身就不专业,不懂茶,所以可以直接不做参考。相信通过这些方法,每个人都能挑选出优质茶叶。
三、如何鉴别茶叶的好和坏
评判铁观音茶叶质量的好与差,目前主要借助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采用一看,二闻,三摸,四尝来确定茶叶质量。所谓一看,就是看茶叶的外形,干看茶的形态和色泽,湿看茶的嫩度、匀度和汤色。二闻,就是闻茶的香气,采用干闻和泡茶后湿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摸,就好似摸茶叶的身骨,重实与轻飘,光洁与粗糙,以及用手研磨,估量茶叶水分的高低等。四尝,就是选购茶叶时,凡“吃不准”,不妨泡一杯,尝一尝滋味。干茶:[茶色]干茶以绿为美,色泽墨绿和青绿者为上、茶色晦暗者为次,不过目前轻发观音在色泽方面普遍差异不大,低端、中端和高阶茶品没有明朗的界限,不必苛求。
[茶形]素来以颗粒紧结为美,但现在的轻发酵安溪铁观音普遍颗粒不算紧结(与传统观音相比),这主要是制造上的原因,例如过于紧结的颗粒除梗比较困难,反复多次的包揉工作强度也大,对内质没有提升效果,因此颗粒紧结程度同样不足以作为高中低端茶品的判断标准。
[颗粒均匀度]很影响观感,但茶形均匀与否是由后期精捡实现的,对茶品的内在品质并没有什么影响。出于成本方面的缘故,绝大多数铁观音都不会做到绝对均匀,除非为满足市场对奢侈品的需求才会作此处理。闻香三项指标接下来开始冲泡,首要工序就是闻香[闻盖子的茶香,用盖碗才行,紫砂壶用户无法闻盖香],首先我们冲入水,快速洗茶,复入水,大约浸10秒左右揭开盖子闻香。很多茶友认为香高则为好茶,这是个很笼统且不准确的标准;一部分茶友甚至认为香高到冲则为好茶,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误解,在本地采购审评标准中,盖香指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香的类型,我们简称为“香型”;二是盖香的高扬程度;三是盖香的持久程度。盖香的三项指标盖香的类型:我们所见的铁观音有无数种香型,这一点大家在各个茶论坛关于铁观音的讨论可以看出来,实际上,只有两种香型被认为符合高阶标准:其一为“煌口香(闽南语)”,即茶香中带有明显的“煌(闽南语)”特征,这个词的含义无法用文字表示,简单点说,它是指一种非常特殊的茶香,是在铁观音兰花香基础上附加的一种味道:带有鲜爽特征,显得有些张扬,100%的茶友都会喜欢它。其二为幽雅类型的兰花香,香型馥郁清幽、有如兰花,这种香型绝不张扬但馥郁持久,从一泡到八九泡依然存在。茶香若符合这两种标准,那么便属上等品之列。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两类香型比较推荐:一是鲜香,即香气中鲜度十足,但不耐存放,一段时间后会非常靠近幽兰香类型;其二就是奶香型,有浓郁持久的奶香、也有只显淡淡的奶香味,茶香醉人。盖香的高扬程度:很多茶友认为铁观音盖香越高越好、最好香高到冲(去声)或者“霸气”,这也是个经典的误解。铁观音品种特征并不以香高扬见长,我们描述铁观音香型最常用的就是“兰花香”,意思是这两种香风格类似:幽雅、馥郁、持久,而不是高扬到冲的地步(张扬未免流俗)。这并不是说香低才好,而是能够明显闻到,恰到好处,且以馥郁和富有渗透力见长,有如兰花一般。盖香的持久度:持久度指标经常被人忽视,事实上它比高扬度指标更为重要——高档茶品,盖香可从1水到8水持续,皆为馥郁的兰花香型;中端产品一般能够存留 5水左右,如果1、2水后香衰减得厉害,此茶断难称得上优等品质。铁观音要做到盖香持久,首要的要求就是极佳品质的茶青原料,如果大家对香型没有明确的认识,那么通过盖香持久与否也能够进行鉴别:其一是盖香明显(高扬度恰到好处);其二为持久不退。高档铁观音茶品要求香型、高扬度、持久度三项指标均为一流;哪一项指标有欠缺那么综合等级就下降了一个台阶。如何评价茶汤评价茶汤优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1.汤香;2.顺滑程度:3.苦涩感;4.味觉元素丰富程度;5.回甘程度汤香:鼻子靠近刚冲出的茶汤,微微一嗅,优等品都会带有明显的汤香,尤其是“煌口香”,“兰花香”等特征的茶品汤香更为突出;顺滑程度:茶汤略凉后入口,高阶品茶汤黏稠中带有米汤香,口感极为柔细,但如果品茶者味觉迟钝,很可能不容易感觉到茶汤柔滑与否的差异,对这部分茶友,建议喝中端茶品足矣。苦涩感:入口允许微苦,但苦尾不退者劣;涩是比较忌讳的指标,不过如果涩感轻微且很快消退,那就不怎么影响口感,但即便如此,茶品等级也下降了一个台阶——因为高档铁观音不允许有涩感存在。味觉元素丰富:茶汤味道越丰富越好。好比熬一锅汤,多放材料者味道肯定更多,材料少者味道就比较单薄。高档铁观音最重要的区分就在于此:高档铁观音采用优质茶青原料制造,茶青叶片肥厚、富含有机无机元素,对应的茶汤味道也更丰富;中端品相对就会弱一些,虽然它也能够具备不苦不涩、茶汤顺滑等特征。回甘程度:回甘快且强、持久为优,尽管轻发酵安溪铁观音的回甘表现不可能同中发酵铁观音比拟,但高档铁观音还是要求回甘能够相对明显、持久,至少那些喜爱轻发酵安溪铁观音的茶友在品饮时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其他指标:
茶汤色泽:不管是淡绿、淡绿带黄、淡黄带绿还是金黄色,都以色泽鲜亮为上,色泽晦暗者次之,但总体来说茶汤颜色是个次要的指标。耐泡度要求标准茶量[叶底张开时与盖碗最高处平齐或略凸起],高档铁观音要求能够冲泡八水(八水开始显水味)以上,如果要求再苛刻一些,到10水(10水开始显水味)也是正常标准;主流茶品普遍要求能够7水以上,入门茶品要求能够在5水以上。耐泡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不过一些茶青不错的铁观音,有可能因为赶天时的原因较早开采,茶青很嫩,所制产品的耐泡度多在5水(5水开始显水味)左右。一些原料偏老的铁观音也可能只能耐泡5水。三水后没味(品饮者为轻发口味)的铁观音,那么品质低下无疑。叶底的说明谈论叶底几乎画蛇添足,因为如果各方面指标都一流,茶青原料绝对是相当不错的。出于去红边的需要,一些茶的叶底会稍碎,一些茶的叶底完整性较好,这些都无大碍,只要叶底不碎得过分就可以了。无论茶农还是采购者,在审评品质时都不会研究叶底,多数人喝完后都直接倒掉。
关于酸-传统铁观音的酸带酸铁观音一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这是由目前轻发铁观音存在两类酸造成的,网上很流行将它们称为“正酸”和“歪酸”,但什么是正酸什么是歪酸一直都没有过明确的解释。要阐述这个概念我们有必要从酸谈起。在90年代中期之前的传统铁观音时代,带酸铁观音被认为是顶极产品的代名词,这类产品极其罕见,都具有穿透力强、带有钻牙缝的感觉,饮完之后,不仅感觉到强劲持久的回甘、还带有明显的生津感,给人美妙的品饮体验:酸而生津,这样的茶被称为顶极产品没有任何异议,但随着商业时代的到来,业界将其简单描述为带“酸”就是顶极好茶,恰好轻发工艺很容易让铁观音拥有酸感甚至酸味,结果导致带酸产品大量涌现,而这类带酸的轻发酵安溪铁观音与传统铁观音的“酸而生津、回甘持久”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关于酸-轻发酵安溪铁观音的酸不过,这并不是说轻发酵安溪铁观音的酸就一无是处,有相当一部分茶使用拖酸方法制造,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茶汤中带怪异的酸味、或者盖香带有令人不喜的酸,几无回甘,饮后难给人良好的感觉,显然,这类产品不是什么优质铁观音茶品。另一部分制造成功的轻发酵安溪铁观音也会带有“酸”,但它一种嗅觉概念而非味觉概念,也就是盖子闻起来有微酸且无异杂味,盖香中的酸与兰香并起,以幽雅兰香为主;同时茶汤喝起来却没有酸味。这类香型被称为“青酸”或者“鲜酸”;如果茶品还带有明显的煌口特征,一般俗称为“煌口酸”或者“青煌酸”。但不论是何种等级产品,都比较难出现酸而生津的感觉,这大概是由轻发酵工艺所先天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