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是什么茶(南方嘉木茶叶礼盒)

“南方有嘉木”是茶人根据《茶经》的第一句话改编而成的叙述,《茶经》原文首句:“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乐小米小说中的全诗是: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

意思解释:在《诗经》里,树木代表着英俊的男子,在乐小米的这首诗里,用一个女子的口吻来写,嘉木代指男主角,大意是说:我的意中人啊,他在南方,而我则在北方深切地思念他。虽然我知道他也在想我,南方的树木会被风吹倒,你对我的感情或许会改变,可是我对你的相思,却永远无法割断。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扩展资料: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作品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白话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文学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南方有嘉木》,书名取自陆羽《茶经》的开篇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故事讲述的是从同治三年到中华民国十七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杭家三代人围绕忘忧茶庄而展开的生活画卷。故事以第二代主人公杭天醉的离世和第四代外孙女忘忧的出生为结局。

    读完后觉得内心里很压抑,时代悲苦,人物命运在这本书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每个人的人生似乎与那个时代背景相契合,充满苦涩,整篇故事围绕着杭家人所经营的忘忧茶庄而展开,不管情不情愿,杭家人或多或少的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之入味,苦涩先来。总觉得这就是故事的总基调,苦,苦涩。然而,每个人也都尽力的在苦中寻一丝甘甜,不敢于向命运说不,敢于挑战本已被安排好的人生。然而这挑战里也尽是拼搏的苦涩,苦与甜相伴,苦与甜无法分离。也许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人生寓意,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杭家三代人有着不同的性格与命运,杭家的女人们也个性鲜明。想对个中人物一一品读,思索,去探寻作者的深意,去品得人生的意义。

    杭九斋,杭家第一代独子接班人,却躺在杭家忘忧茶庄深厚家业的柔软榻席里,陷入了烟枪的迷香里,茶庄与家业一手交给了妻子林藕初。长毛吴茶清不合时宜的闯入了他俩新婚之夜,也是茶行家的吴茶清就这样在忘忧楼府做了一辈子的茶管家,与林藕初共同撑起了整个忘忧茶业。

   杭天醉,第二代独子,在千娇百宠的环境里,继承了杭九斋不问世事的活法,在注定要吃茶叶饭的的家庭里,硬是活出了自己的样子。他研究除经营茶业之外的所有喜欢的事物,当然是与茶相关。他研究陆羽的茶经,研究泡茶的水,盛茶的器,喝茶的环境,他在西湖置办不负此舟,与文人墨客品诗书,观字画,赏戏文。

    杭天醉的发小赵寄客,却与他天壤之别。赵寄客从小习武,看不惯杭天醉的文人气息,有着拯救世界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有随时付诸实践的魄力,本来在他的劝服下,杭天醉要与赵寄客东渡东洋的,而杭天醉不合时宜的病阻隔了他与赵的约定,从那一刻开始,两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之后,杭天醉就被按照世俗的安排与沈绿爱成亲,但他一时被美的大气、强悍、自信的沈绿爱吓住了,他从沈绿爱那里找不到男子汉的气概与自信,他苦恼不已,加上他失信于赵寄客,所以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何去何从,就在他恍恍惚惚,沉闷不已的时候他重逢了小时候的红衫儿,也就是后来的小茶,柔弱需要时刻被保护的小茶成就了杭天醉的男人气概。

   他将小茶安置在忘忧楼府之外,小茶相继为他生了杭家第三代的杭嘉和、杭嘉乔、杭嘉草,同时,备受摧残和打击的沈绿爱也以自己的智慧终于也为杭家生了第三代杭嘉平。

   杭家第三代人的出生,使得碌碌无为的杭天醉更加迷茫,更加无聊,也许是他知晓了沈绿爱与从东洋满腹学识归来的赵寄客之间那道不明说不透的关系之后,他本身脆弱不堪的神经更加一碰即碎。

    他没法抵得住早已盘算许久的吴升的引诱,这个忘忧茶庄的伙计吴升有着腹黑的设计,他在吴茶清死后就发誓要将忘忧茶庄据为己有,在他得知小茶也被杭天醉占有之后,他就更加迫不及待的要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吴升很顺利的让杭天醉和小茶双双染上了烟瘾,最终使得小茶命丧于此。而杭天醉却被沈绿爱,赵寄客和自己的儿子们强硬的戒了瘾。

   戒瘾后的杭天醉,先是百无聊赖后归隐寺庙,去品味茶禅一味。然而他始终是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他无法做到心无旁骛,他以未脱尘世又返回忘忧楼府。

    然而,在忘忧楼府,他也一如既往的不掺和任何俗世,在府里建一花木深房,吃茶品茶。他最后的人生里,就是在这花木深房里见证了动荡的年月,见证了他的儿子们那惊天动地的运动,见证了流血与牺牲,见证了忘忧楼府的颓败。

    一直在想,杭天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人生,没有目标。他的生活,混乱不堪。

    他喜欢品茶,却终其一生没有参透茶与人生的内在含义。

    他在染上烟瘾的那段时间,恰好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期间,他也铁骨铮铮的与日本人羽田争一争口舌,他也认为中国的茶理应夺得桂冠。然而,他却无能为力。

   如果,他参透了人生的苦与涩,他明白了自己的家族使命,或许他会用己之力将忘忧茶庄发扬光大,让中国茶叶登上国际舞台。

    然而,他没有。他终其一生都将眼光局限在己身,他崇尚个人的舒适,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一个不坚定的人,一个没有目标的人。

    所以,他的一生注定是悲苦的。在他将要离去而不甘的时候,儿子嘉和不忍,于是在他耳边说了一句:嘉平还和从前一样,什么也不怕,你养了一条好汉!

    杭天醉就在这最后的欣慰中离世了。

  

"南方有嘉木”意思是南方有美好的树木(指的是茶树)。嘉是美好的意思,“嘉木”意思指的是茶树。

"南方有嘉木”出自唐代陆羽的《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意思是茶树是南方美好的树木,它通常高一尺两尺,甚至有数十尺高。这里指出了茶树起源于南方,也表现作者陆羽对茶的喜爱。

而《茶经》正式作者陆羽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

扩展资料

陆羽二十一岁时决心写《茶经》,为此开始了对茶的游历考察,他一路风尘,饥食干粮,渴饮茶水,经义阳、襄阳,往南漳,直到四川巫山,每到一处,即与当地村老讨论茶事,将各种茶叶制成各种标本,将途中所了解的茶的见闻轶事记下,做了大量的“茶记”。

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三十二个州,陆羽最后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开始对茶的研究著述,历时五年写成《茶经》初稿。以后五年又增补修订,这才正式定稿。此时陆羽已四十七岁,前后总共历时二十六年,才最终完成这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巨作《茶经》。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叶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方有嘉木茶叶究竟起源于哪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经(中国茶道奠基人陆羽所著茶学专著)